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文章——如诗如画:打造最美最靓“后花园”
■张雪珊
通过多年的努力,双清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但受土地资源缺乏、产业带动不足、因病因残、基础设施落后、劳动技能低下等因素影响,到2013年底,全区仍有贫困人口8846人。
2014年,双清区启动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拉开了精准扶贫的序幕,全区干群众志成城、向贫困宣战。该区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区经济社会大局。
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上,该区着力推行“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社会参与、政府托底”精准扶贫机制,整合各类扶贫资金,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大力推动产业帮扶,以产业链条带动脱贫“发动机”。该区积极引导贫困人员就业创业,通过争取部门支持、单位筹措、干部职工资助等方式,全面实施金融小额信贷、科技培训、就业帮扶及劳务输出、生态产业、绿色产业扶贫。2017年,该区1100名机关干部共为联户贫困户提供资金、就业、技术帮扶3200多人次,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奖补政策,核发奖补300万元,惠及贫困户1000余户。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甩掉贫困的帽子,大步朝着小康奔去。渡头桥镇两塘村是由老塘村和横塘村两个贫困村合并而来,由于地处偏僻,一度是全区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一个村,贫困户多达158户454人。目前,除5户为政府兜底对象及特殊情况外,其他153户贫困户均通过村里的香葱基地、东烨种植合作社、无花果基地、光伏发电基地、种养殖等产业帮扶项目实现了预脱贫,户平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
双清区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市区)。到2017年,9个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未脱贫户减少至67户、16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以内。
在确保贫困群众吃穿不愁的基础上,双清区近年来致力全面落实“三保障”工作。通过建立动态资料数据库,构建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等教育贫困生的精准扶贫体系,2018年全区1097位6至17岁建档立卡学生无一因贫辍学。通过基本医疗、大病保险、特惠保等多种形式,新增健康扶贫补助落实医疗保障,建立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服务中心及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结算窗口服务贫困人员。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通过政府援建、社会资助、贫困户自建完成建房,解决了所有贫困户的住房问题。
为决战脱贫攻坚,双清区还精心描绘乡村振兴蓝图,多措并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面完成农村路面提质改造任务,建制村通班车率100%;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完工率100%,全部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4G覆盖率100%,光纤通达率100%。通过在贫困村全部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组建扶贫经济合作组织11个,壮大致富产业15个,发展花卉苗木1200亩、精品果蔬1800亩,打造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编辑:刘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