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甜蜜事业”的带头人——记高崇山镇长木村共产党员袁响林

来源: 作者: 编辑:赵绍君 2015-03-24 10:49:17
—分享—

  ■张雪珊 邱志文 付娟

  

 

  颁奖词:远程教育培育新型农民,注册商标共享技术成果。他是“葡萄之乡”名副其实的“葡萄大王”!用勤劳、智慧和无私奉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广袤田野上,开创共同富裕的“甜蜜事业”!

  走进高崇山镇的村村院院,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排排的葡萄架,山坡上、田野里、大路边、水沟旁,房前屋后、沟沟坎坎,成片成片的,到处都是。到了葡萄成熟季节,葡萄架下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有深红的、酱紫的、碧绿的,身临其境,让人垂涎欲滴,仿佛进入了一个“葡萄王国”。

  不经意的,在村民家的葡萄架下兴许还会看到一个人,他瘦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脚上总是穿着一双解放鞋在地里转悠。他也许是在察看葡萄长势,也许是在指导村民为葡萄培土、施肥、除虫。他就是袁响林,高崇山镇农业科学技术带头人、镇葡萄协会理事长、优秀共产党员。

  起初,袁响林并不懂葡萄种植技术,在大批农民涌入城市打工“捞”金,成为农民工大潮中的一员并创造经济效益的时候,眼看着邻居家的房子翻了新、又购置了新的家具电器,袁响林也曾动摇过。葡萄产量上不去、销路打不开、品种质量也非常普通,家人劝他放弃算了,朋友同学也都说帮他介绍工作去“捞”金。但在村支两委的要求和帮助下,看着村子周围荒废了的闲置地,他咬牙坚持了,这一坚持就是五年。

  2009年,高崇山镇在长木村建成首个“农家书屋”,拥有图书1617册,影像制品312种,报刊16种。借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春风,袁响林首先自己学,学上网、学查资料、学葡萄种植技术,然后组织村民,集中到村远教活动中心看电视资料,共同到村文化书屋学习新型农业知识,并在田间地头现场讲解葡萄种植技术。他充分发挥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在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经济模式从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用质朴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几年如一日,由一个普通农民成长成为一个葡萄种植面积3000多亩、依靠葡萄种植致富上千户、葡萄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的“葡萄之乡”的带头人。

  通过“农家书屋”,长木村民不出村就可以学到技术,找到致富门路。“农家书屋”让袁响林尝到了科学种植水果的甜头,成为当地有名的葡萄种植大户。袁响林说:“我现在承包好几个山头种葡萄,有时会发生病虫害,马上到农家书屋来翻一翻书,看一看,就能及时治疗。”

  现代远程教育,给袁响林带来希望,也给长木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还经常和村干部一起学电脑操作、学农业知识,从网上查找资料再到外地学习取经、从选好优质品种再到专业种植管理、从产品质量数量再到如何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都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中找到了答案。他的思想更活了,思路更广了。在改良本地葡萄品种“碧绿珠”的同时,引进许多新品种进行试种,再选定适宜本地种植的14种优质葡萄进行推广,不仅延长了供果时间,还满足了市场需求,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能手。

  致富不忘本,为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袁响林在村民大会上毛遂自荐担任村里的葡萄种植技术员。他和村里一起组织葡萄种植户到村远教活动中心学习葡萄种植,传授相关技术;无偿给村民提供优质高产种苗,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和大家一起利用远教活动中心的网络联系销售渠道,促进增产增收。在他的带动下,本村外出打工的回来了,邻近村民学习技术来了,邻边的乡镇取经来了……凭着一颗真诚待人的心,凭着为百姓真诚服务的一腔真情,袁响林逐步成长为高崇山镇一名小有名气的种植大户。他除了自己家承包了一个山头种植葡萄以外,还到村民家帮忙进行技术指导。前几年,他自费到外地考察并引进了三益一号、金手指、无核王子、银三益、美人指、涵盖温可等多个葡萄品种,在自家田里试种,逐步将试种成功的新品种推广到农户家中,带动全镇葡萄产业发展。高崇山的葡萄种植业走上了规模,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高崇山的葡萄远销邻近几省,“葡萄之乡”的美誉远播省内外。

  种植葡萄给袁响林和村民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他并不就此满足。他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这个平台,经常带领大家在网上搜寻最新最好的葡萄栽培种植技术,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实践、不断传播。由于葡萄种植面扩大,葡萄的产量上来了,因供果时间太集中,短时间内如果不能销售出去,就很容易腐烂,给种植户带来经济损失。在远程教育上,他又找到了新思路。他先是改良品种,将葡萄分早熟、中熟、迟熟三个时期供果,延长了销售时间。但还是有不少葡萄因不能销售烂掉了,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在乡村两级的帮助下,他又及时将目光投向了酿制葡萄酒这一未知领域。没有技术?学!没有经验?再去远程教育平台上找!他要将高崇山的葡萄形成产业一条龙。经过多方查找资料、反复酝酿,他所酿造出的葡萄酒经湖南省质检委员会检验通过,并成功注册商标。他再次无偿地向村民奉献出了自己的技术成果,高崇山的葡萄再也不愁销售,高崇山的葡萄酒也逐渐在邵阳市内外闻名,摆上了邵阳各酒店饭馆的餐桌。

  为了壮大葡萄产业,近年来,双清区、高崇山镇两级党委、政府将葡萄种植作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在袁响林的带领下,通过大力推行“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葡萄种植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葡萄种植大户如雨后春笋般剧增,长木村、短陂桥村、浏阳村等葡萄实现连片种植,葡萄成为当地农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每当葡萄上市季节,市区三分之二的新鲜可口的葡萄来自高崇山镇,同时还有不少客户慕名前来葡萄种植户家中选购,种植农户足不出户就将葡萄销售一空。迄今为止,高崇山镇共发展葡萄种植面积3000多亩,年产值高达3000余万元。

  [编辑:赵绍]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