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让幸福永恒——记区农机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艾丽梅的孝亲敬老情怀

来源: 作者: 编辑:赵绍君 2015-03-24 10:48:19
—分享—

  ■张雪珊

  

 

  颁奖词:百善孝为先!34年来,她怀揣滚烫的爱心,凝聚坚忍的力量,孝亲敬老,勇于担当,撑起了家庭的“半边天”。在孝敬父母、公婆的漫长岁月中,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有爱就有幸福,爱让幸福永恒!

  “有爱就有幸福,爱让幸福永恒。”这是区农机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艾丽梅用实际行动诠释的幸福观。34年来,她用一颗滚烫挚热的爱心,凝聚坚忍的力量,孝亲敬老,勇于担当,撑起了家庭的“半边天”。

  3月中旬,笔者再次走进全市“好女儿”奖、全区“平安家庭”奖获得者艾丽梅的家庭,倾听他们在岁月中的点点滴滴,感受那些执着、真挚和深沉的爱。

  患有精神病的母亲惹祸后被人追打,年少的她总是用身体护着母亲,含着泪把母亲搀扶回家

  艾丽梅虽然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却是大家庭中的“顶梁柱”。她姐姐下岗后,曾一度经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生意一落千丈,经济状况也很紧张。哥哥下岗后,由于无钱经商,一直靠跑摩托车出租勉强维持生活。父母虽有退休工资,但身体欠佳,经常要用药物保养。兄弟姊妹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齐心协力照顾好父母。

  1981年,在艾丽梅读初中时,45岁的母亲由于精神上受过强烈的刺激,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经常骂人,甚至打人。家里人经常要保持高度警惕,不知多少回,母亲惹了祸,被人追打,艾丽梅总是把母亲搀扶回家,用自己单薄的身体堵住家门口,宁愿自己挨打,也不准别人碰母亲一下,替母亲向他们赔礼道歉。由于母亲得的是精神病,以前的好友和同龄人都不愿意同她接近,一个个疏远她,她心里虽然感到难过,但她从未怨恨过母亲,总是陪伴母亲左右。

  精神病是很难诊治的病,听医生说:精神安慰治疗才是最好的疗法。为了稳定母亲的情绪,艾丽梅总是用乐观感染母亲,用温情陪伴母亲,用真情慰藉母亲。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母亲沧桑的脸上渐渐多了欣慰的笑容……

  从少女到中年,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艾丽梅一直不离不弃,悉心照料护理患有精神病的母亲。现在,78岁的母亲和80岁的婆婆都在市脑科医院康复中心治疗,艾丽梅多年来对她们真心相待,无怨无悔。

  “艾丽梅在单位工作兢兢业业,在家里照料老小兀兀穷年。无论是父亲母亲,还是公公婆婆,她都一视同仁,可谓我们身边孝道文化教育的典范。”熟悉艾丽梅的同事无不对她表示由衷的赞叹。

  她是父亲的小棉袄,身患重病的父亲便秘板结,她就帮老人用手把大便从肛门中抠出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母亲病情逐渐稳定的时候,2006年4月,艾丽梅的父亲被诊断为肝癌。医生预言,父亲的生命最多不超过三个月,这无疑让她这个家庭雪上加霜。这一晴天霹雳,让艾丽梅一整夜没睡。为了尽力延续父亲的生命,他们全家向父母隐瞒了病情,努力找寻名医、名药,每治疗一次,都要花费好几万。父亲心疼女儿的钱,不愿住院治疗,她总是安慰父亲说:“钱花了没关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您一定要珍惜,有您在我们才幸福。”就这样,艾丽梅坚持白天上班,晚上去医院照顾父亲,做父亲最爱吃的饭菜,帮父亲擦洗身子、推拿、按摩……

  有首歌里唱道:“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尽了十分……”艾丽梅深深懂得“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痛楚。由于母亲患有精神病,艾丽梅多年来既要照料喜怒无常的母亲,还要体贴辛勤操劳的父亲。生长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那种特殊的父女情怀,是他人难以体会的情感。

  艾丽梅坚持白天上班,晚上去医院照顾父亲,做父亲最爱吃的饭菜,帮父亲擦洗身子、推拿、按摩……随着老人病情加重,大小便都要帮忙。便秘板结屙不出时,艾丽梅就用手为老人把大便从肛门中抠出来。炎热的夏天,她摇着蒲扇为父亲祛蚊去暑;寒冷的冬天,她就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父亲的双脚。在艾丽梅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下,父亲奇迹般的又活了一年多,直到2007年7月1日凌晨去世。

  在艾丽梅的手机里,珍藏着一段感人的视频。每次想念父亲时,她就会打开手机视频,看着看着,眼泪就簌簌地流了下来。那是2006年9月,在市中心医院病房守护父亲时,她特意要老公用手机拍摄了一段视频。依偎在病床上,她和父亲谈笑风生,享受天伦之乐……

  父亲去世已经8年多了,艾丽梅还经常忍不住地掉眼泪。“爸爸去世后,我很少换手机,因为手机里的视频是我的无价之宝,一直都舍不得删。直到手机实在不能用了,我就把这段视频转存下来。每当看着这些音像资料,就觉得爸爸仿佛还在身边。”说着说着,艾丽梅的眼泪又流下来了。

  对待公婆就像对待父母一样,她每天送饭、喂药,接屎、端尿,5年多来没有丝毫怨言

  艾丽梅和爱人结婚20多年以来,感情一直很好,夫妻俩互相尊重,相互支撑,几乎没吵过架。爱人田永红1994年下岗后,生意一直不太景气。为了让爱人一门心思在外打拼,她不但包揽了全部家务,而且承担着照顾老人和儿子的义务。直到2000年,生意才慢慢有了起色。

  2010年冬天,公公不慎将腿摔断,需要立即手术。八十高龄的公公手术难度大,加之患有心脏病,风险更大。而当时婆婆生活不能自理,丈夫正在长沙陪同儿子参加美术专业考试,不能及时赶回。面对如此重大决策,艾丽梅经过反复权衡,最后果断把公公送往新邵正骨医院。当丈夫赶回来时,公公已成功地做完了手术。

  在公公住院期间,艾丽梅每天下班后,就赶去为公公送饭、喂药,帮他接屎端尿。刚开始,公公觉得不好意思,艾丽梅亲切地说:“人人都有老的时候,我把你当成自己的亲生父亲,你就把我当成亲生女儿就行了!别人不会笑话的。”接了第一次后,公公也就习惯了。

  艾丽梅的公公田贤民老人现已84岁高龄,老人退休20多年了,除了腿脚有点不便,看上去精神矍铄,硬朗的很。谈起当年抗美援朝的峥嵘岁月和人生的风风雨雨,老人十分健谈。然而,谈到儿媳艾丽梅时,这位饱经战火洗礼和岁月沧桑的老人,依然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她心地善良、尊老爱幼,无论是在大家庭,还是左邻右舍,口碑都很好。对待双方父母,她都是一视同仁,对我们比对她自己父母甚至还要好。对待儿子、侄儿,她同样视如己出。我摔伤了腿在医院不能自理,儿子不在身边,她就帮我接尿、倒屎。家和万事兴。少几个钱没关系,只有家庭和睦,日子过得才舒畅!

  正当庆幸公公手术后能重新站立起来时,婆婆又突发高血压,颅内大面积出血,生命危在旦夕。送到医院后,医生直摇头,要他们接回家安排后事。艾丽梅一再恳求医生,不管结局如何,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决不放弃,决不抛弃。她和爱人轮流守候在婆婆身旁,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紧张抢救,婆婆生命出现转机。尽管如同植物人,恢复的可能性很小,但他们做了一个长期康复医疗治疗的计划。

  为了让婆婆吃好,跟上营养,艾丽梅每天早上六点钟起来给婆婆熬粥。上班前送到医院,下班吃完饭再赶到医院,打来热水,用热毛巾把婆婆身上擦洗得干干净净,接着做按摩,防止肌肉痿缩……并经常帮婆婆换洗衣服、被褥,以免生褥疮。经过精心呵护,婆婆的脸色开始有了红润,目光也不像以前那么呆滞了。虽然,照顾婆婆的日子还很长,但每天能看到她一天天好转起来,艾丽梅就觉得很开心,很满足。医生和病房的病友都夸她比亲生女儿还要亲!

  身教胜于言教。艾丽梅的儿子也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做人的品质,从小就懂得孝敬老人,奋发向上,一有好吃的总是首先留给爷爷、奶奶。爷爷腿脚不好,他经常搀扶爷爷上下楼梯。

  “好家风是‘传家宝’!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大力弘扬和传承。现在,我们整个大家庭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只要每个家庭和睦了,社会风气就会更好。只有精神好、心态好,才是人生最大的福气!”说到妻子,爱人田永红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满足。

  “心善胸宽天地鉴,意在心中万事圆。”这是艾丽梅的人生格言。“幸福是一种付出,决不是索取。幸福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努力创造;幸福并不遥远,其实就在我们自己手中!”结束采访时,她深情地说。

  [编辑:赵绍]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