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日报看双清|双清区两代种粮人接力——决不让村里那丘烂泥田抛荒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 编辑:双清融媒 2024-08-08 10:28:39
—分享—

图片

湖南日报8月7日讯(全媒体记者 曾佰龙 通讯员 马剑敏袁光宇)8月5日,邵阳市双清区高崇山马杨村55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唐平凡,说起村里的种粮大户李皇辉,竖起大拇指:“李皇辉,要得!”他原本以为村上2亩烂泥田会抛荒,没想到却成了考验新种粮大户李皇辉的“考场”。

今年初春,双清区种粮大户李干祥因为身体欠佳,将自己名下500多亩水田,流转到侄子李皇辉手中。交接的那一刻,全村数百双眼睛都望着李皇辉,他如何对待叔叔转交给他的那一丘烂泥田。

“在人工劳作的年代,烂泥田虽然给插秧和收割带来一些困难,但不怕天旱、土壤肥沃,村民都抢着种。机械化耕作以后,烂泥田容易让机器陷进去,成为了种粮大户眼中的‘鸡肋’。”唐平凡说,村里担心在李皇辉手上会抛荒。

李皇辉中专毕业后投身房屋装修,早早便在邵阳城里买了房,是村里年轻人中的佼佼者。从商人变身农民后,还会像叔叔一样继续耕作这2亩烂泥巴田么?

转眼早稻插秧时节到了,李皇辉带着村民,给烂泥田插上绿油油的秧苗。“他怕是做个样子应付上面检查?”村民在拭目以待。没想到,李皇辉像对待其他流转的水田一样,同样给烂泥田施肥、除杂、灌溉、防治病虫害,烂泥田里的禾苗长势良好。

烂泥田的早稻收割时,李皇辉采取长期晒田和田中厚垫稻草等措施,收割机还是陷在烂泥田中无法动弹,他请人抬来打谷机,带头人工收割,才把田里的稻谷收进仓。之后,他又及时在烂泥田里插上晚稻秧苗。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种了就要收,收了还要种,不能让它荒着。”李皇辉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