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清区融媒体中心11月1日讯(通讯员 汪少海 杜严华)“请所有住在双清区以外的局机关干部,马上回到双清区来,战'‘疫’马上开始。”10月24日夜晚,双清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在工作群这样要求。
在抗疫前线,双清区教育系统先后有380多名教师志愿者冲在了抗疫一线。他们坚守在不同的岗位,承担着不同的工作,充当着不同的角色,但他们有着共同的身份就是人民教师,肩负着共同的使命就是战胜“疫魔”。他们用爱心与行动书写了新时代教师的忠诚与担当,他们“疫”往无前的身影,成为战“疫”前线最亮丽的风景。他们穿上防护服就成了抗疫“战斗员”,拿起小喇叭就成了防疫“宣传员”,走家串户敲门扫楼就成了信息“排查员”,劝导居民足不出户就成了社区“巡逻员”……
深入街道社区,开展核酸检测
“请大家下楼做核酸了!”“请戴好口罩,保持2米距离!”志愿者手持大喇叭,穿梭在石家园社区的小街小巷,这里的居民每天都被核酸检测的呼唤声叫醒。志愿者教师一大早就到达核酸检测点位,组织和协助居民登记信息、排队扫码,引导参与核酸检测的群众严格落实“2米线”、戴好口罩等疫情防控措施,对现场秩序进行维护。他们与社区干部密切协作,努力提高效率,尽量减少群众排队时间,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督促大家加快进度、提高检测效率,并随时督促落实核酸检测进度,不落一人,不缺一户,确保核酸检测工作有序进行。
双清区教育局志愿者在石家园社区组织核酸检测
区教育局迅速集结130多名志愿者,深入街道(社区)、村,积极支援兴建社区、陶家冲社区、新华社区、双清交警大队、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委组织部等多个部门,他们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为双清教育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联点共建,与联点单位齐心抗疫
“我们入驻社区就是要把身份转变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他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他们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他们住哪里我们就住哪里,真正发挥人民教师冲锋带头作用,同心抗疫。”教育系统苏养奇这样说。他从25号开始,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6点10分开始与村干部开始布置核酸检测场地,立简易棚,拉警戒线,贴二米线,摆放消毒物品,7点半组织村民排队做核酸检测采样,饿了和志愿者、村干部吃方便面,做完了绿码,又组织做黄码,每天采集近二千人,上午做完核酸采样后又和志愿者及村干部一起进行消毒,清理核酸采样现场。中午在村部食堂与村干部、志愿者一起吃一份简单的午餐,下午又挨家挨户劝导,要求人人戴口罩、不聚集、不串门。晚餐与志愿者一起在村部简易食堂就餐,照样与志愿者一起在封控卡点值班,封控进村车辆,检查进村人员的健康码行程码,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才与志愿者一起离开卡点回村部住宿,洗漱完后上床睡觉已是深夜十二点。
双清区教育局在联点单位石桥村商议防疫工作
局机关干部何佳佳自本轮疫情暴发以来,服从教育局工作安排,下沉龙须塘街道石家园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同吃同住同工作。除组织社区的一个采样点的核酸采样工作外,还要组织社区完成“扫楼行动”、检测点优化布置、绑码员的培训等工作。连日来,双清区教育系统200多名志愿者深入到社区支援工作,他们不讲条件、不讲困难,第一时间奔赴各自支援的社区一线,与社区干部吃住在一起,同出进,共进退,肩并肩一起战斗,驻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寻根溯源,做最美流调人
10月20日清晨,当大家还沉浸在梦乡时,双清区龙须塘小学党员教师姚伟铭等20多名志愿者,接到双清区教育局紧急任务,需要协助区公安分局开展流调溯源工作,大家迅速响应号召,争分夺秒,为追寻疫情根源,来到双清公安分局流调中心参与流调溯源工作。
教育系统志愿者在公安分局开展流调工作
一句句“您好!这里是双清疫情防控指挥部,希望您能配合以下工作……”成为了他们最常说的话语。拿起粉笔,他们都是教学能手,握起电话,他们又成了流调“好手”。一部电话、一台电脑,就是一个“主战场”!流调任务重,过程繁,要求细,进行流调工作时,姚伟铭打电话打到手机发热、嗓子说哑,但他依旧坚持温和耐心地询问,细致地核对信息和登记。尤其给重点人群打流调电话,常常会被误以为骗子,还要面对过激的话语,甚至被一次次挂断电话……受到委屈,他只是笑笑道:“现在群众防骗意识提高了不少……”调侃完,再次按下重拨键,用耐心巧妙化解难题,搭起与群众之间信任的桥梁。
疫情路上,我们都在努力,一名党员教师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志愿者就是一道防线。正是这些可爱的人民教师、坚守岗位的志愿者,在背后默默付出,他们不畏艰险,不言恐惧,用满腔的热情积极奉献,消灭“疫魔”胜利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