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可以照亮一条路,那么一群人可以温暖一座城。有一群人,持续奔跑在“疫”线,身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守护着大家的幸福。在学校,他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在抗疫前线,他们践行责任担当。无论校内校外,持续成为孩子们的那道光。
双清区龙须塘小学:巾帼战“疫”,汇聚抗疫力量
双清区融媒体中心4月30日讯(通讯员 岳锐)4月18日,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出现,打破了邵阳市主城区往日的宁静。一声动员令,各级各单位立即投入抗疫阻击战。
面对我市严峻的新冠疫情形势,有这样一抹巾帼红,活跃在抗疫一线,穿梭在大街小巷,出现在核酸检验站……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她舍小家为大家,勇毅逆行,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和担当。她叫岳锐,双清区龙须塘小学一名教师。
冲锋一线 不惧风险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是哪里需要就冲向哪里。22日晚上10时接到双清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招募,急需转运核酸重点标本车五辆,听到这个消息,她马上提交申请。经过角逐,幸运的成为了其中的一名司机。4月23日,早上五时二十分醒来,六时从家里出发到志成学校接跟车的搭档,七时准时到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领取转运箱,七时十五分前往高崇山隔离点,当天去了5个核酸采集点,累计安全运送核酸样本250管。4月24日累计核酸样本251管,4月25日累计621管,4月26日累计598管,4月27日累计808管,4月28日累计1132。仅用6天时间,累计运用样本3660管。
同心抗疫 用爱守护
作为教师志愿者响应号召,她坚持“白+黑”“5+2”的连续作战状态,穿梭、奔跑、与光同行、坚守担当,汇聚一束束能量之光,努力成为照亮孩子心里的那道光。不仅第一时间配合政府做好学生及家长的防疫引导工作,还奔赴各核酸检测点、隔离酒店、社区等抗疫现场,化身“宣传员”“快递员”“绑码员”,用实际行动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她每天早6点出门参与志愿抗疫工作,次日凌晨2点回家,将年仅4岁多的小孩寄养亲戚家,真正做到了舍小家为大家。
从园丁化身守护一方的“大白”,她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充实志愿者的力量,一丝不苟做好疫情排查工作,及时准确上报数据。同时,认真做好线上教学工作,推送学习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与家长密切沟通,保证停课不停学,隔空不隔爱。
她用认真细致、热情周到的守护,成为抗疫一线的坚实力量;用不畏艰险、坚守岗位的奉献,书写了新时代教师的责任大爱。
双清区龙须塘小学:囊萤之辉 聚抗疫力量
双清区融媒体中心4月30日讯(通讯员 王伟琳)疫情来得突然,作为党员教师的我主动请缨,先后化身为“志愿红”和“大白”的不同身份加入这场轰轰烈烈的抗疫之中。22日凌晨2时,接到校长集结令,我便毫无睡意,一直等到清晨6时,就立马来到长岭新村小区做个黄码登记员。我不厌其烦地安抚“时空伴随”的黄码爷爷、奶奶和因为错过一次核酸检测而变黄码的大叔、大哥......看到焦虑的他(她)们“乖乖”地配合做检测,我深感欣慰。
4月25日深夜11时,得知双清区团委召集隔离点核酸检测样本转运车队的5号车急需一名跟车转运员,我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大白”队伍。搭档王滔也是一名老党员,在他细致入微地指导下,我迅速融入角色,就这样,我穿梭在市区的大街小巷,成了一名隔离区核酸检测样本的“快递员”。为了及时把样本送到目的地,身材瘦小的我双手提着两个沉重的箱子与病毒赛跑......每天深夜回家,我感觉腰酸背痛,双臂都不是自己的了,但我无怨无悔。
我们或许渺小如萤烛之光,但也能发光发热,汇聚起抗疫力量。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勇往直前,终将驱散新冠病毒的阴霾,迎来胜利的曙光。
双清区东塔小学:党员教师李芳抗疫纪实 坚守一线同战“疫”,践行使命勇担当
双清区融媒体中心4月30日讯(通讯员 刘美)4月18日晚,受疫情影响,邵阳市居民的生活仿佛按下了暂停键。第二天上午九时许,双清区在各中心校招募志愿者,东塔小学党员教师李芳第一时间报了名,火速赶到双清区教育局报到,随后被分到新建社区核酸检测现场,贴地标、拉线、搬桌椅、维持秩序,她样样都是能手。
4月20日早上5时许,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调度,李芳要在7点准时赶到新华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做志愿服务。电话就是命令,穿上志愿服,她立即行动。“请排好队,保持两米距离。”“请带好口罩,先打开健康码。"在采样现场,这几句话她每天都要重复无数次。在现场,李芳认真维持秩序,及时解决群众难事。遇到老人家不知道怎么打开健康码,她会耐心地进行指导,有些居民的健康码变成了黄码或红码后,心理恐慌,她会细心开导。居民们感动地说:“谢谢你们这些志愿者!多亏有你们的帮助。"
由于学校有些学生属于关联密接者,从4月21日起,李芳老师被紧急召回学校担任志愿者。考虑到她以前做过心脏手术,校长便安排她负责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可她却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战胜疫情,保卫家园,就要冲在最前线。”在她的一再要求下,校长终于同意她与医护人员一起给关联次密接者上门采样。每天天刚亮就要做好采样前的准备工作,一口白开水、一个鸡蛋或馒头就成了她的全部早餐。7点准时赶到学校,穿上防护服,全副武装,穿梭居民楼之间,从石桥街道到龙须塘街道,从高楼小区到私人自建房,每天行程往返几十公里,她和同伴们每天不辞劳苦,不敢有丝毫怠慢耽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白”。尽管爬上爬下气喘难受,尽管汗水湿透了衣背,口渴难耐,但她却浑然不顾,尽显巾帼本色。
4月25日,双清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急需大量电话联络志愿服务工作者,一听消息,她又马上报名参加。25日和26日两个下午,她抽空共完成了200多个电话联系。为了缓解接电话群众的紧张、焦虑情绪,每个电话都耐心、轻声地和群众进行沟通,询问有没有当天做核酸检测,有没有实际困难……把各种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并进行汇总。经过努力,她圆满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也使接电话的群众慢慢理解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4月19日至4月28日, 李芳连续10天穿着红马甲、防护服穿梭于各个志愿服务工作岗位,为抗击新冠疫情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每天很忙碌,但很充实,自己的付出非常有意义!”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教师,李芳表示,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双清区东塔小学:用情抗疫,用爱服务——黎琦抗疫日记
双清区融媒体中心4月30日讯(通讯员 黎琦)(4月18日)邵阳市双清区龙须塘社区出现首例新冠阳性,引起了广大市民的恐慌,周围许多人进行疯狂抢购,许多超市货物被一扫而光,部分奸商趁机哄抬物价。我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规劝周围人:“稍微买一点日常用品就可以了,物资供应一定会得到保障的。尤其不要买哄抬物价奸商的东西,让他们发灾难财,要相信党和政府……”
(4月19日)农历3月19日是我52岁生日。清早,亲人们到来电话,同学发微信祝贺生日快乐,妻子也在筹划一顿丰盛的午餐慰劳我。这时,教育局发来紧急通知,征召抗疫志愿者。为了过一个特别有意义的生日,我立刻报名,奔赴抗疫前线。来到石家园社区,我立即投入工作,组织居民排队做核酸检测,特别提醒他们要戴好口罩,保持距离,防止交叉感染。一直忙到中午一点才吃中饭,吃着简单的盒饭,觉得比家里的饭菜更加甜,也更加香。真是一个有意义的生日!
(4月20日)早上7:30赶到新华社区维持做核酸秩序。现场人真多,排成三队,队伍还有几百米长。九点半钟,学校打来电话,需抽调回去搞次密接触者上门服务,原来东塔学校220班有学生是次密接触者,全班五十多个学生和老师都被居家隔离,并且好几个学生都变成了红码。大家都担心被传染,所以学校要抽调党员教师去上门服务。作为一名党员,我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回到学校后,我马上赶到温德姆大酒店一楼办理好抗疫通行证,11点10出发上门服务。由于是初次上阵,路途不熟,走了好多冤枉路,总共才上门9户人家,直到14点20才完成任务,最后一名。14点30才吃中饭,好饿。饭后,我马上设计最便捷的途径,确保不走回头路,提高工作效率。
(4月21日)由于系统原因,所有需要上门服务的学生今天都变成了红码,这吓坏了好些服务人员,尤其一些女同志更是忧心忡忡。她们说:“献一点爱心无所谓,但如果我因为上门服务而染上新冠,就不经想了,一家子有那么多人。”我劝告她们:“这是系统原因,虽然孩子们是红码,但他们核酸检测都是阴性,没有生病,过几天就会转码的。”个别服务人员思想包袱很重,吓得不敢下车,甚至连接打电话都没心思,在完成任务后马上请了假。但我作为一名党员,需要冲锋在前,绝不能退缩。
(4月21日)今天天气真热,人捂在防护服里,就像在蒸饺子,衣服裤子全部湿透,难受极了。心里不禁佩服起医务人员来,我们才几天就受不了,他们却天天这样,真难为他们了,白衣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由于小组配合默契,终于得了第一名,最先完成任务。
(4月22日)今天天下小雨,由于早餐吃汤圆,我喝了一些汤,汗也没有出,上车不久,就有尿意。这就为难了,防护服封得紧紧的,除非撕破,但撕破后就没有防护的效果了,需要重新穿。然而防护服是计件发放,每套要一百来元钱,换一套就是浪费国家的抗疫经费。忍,憋着,咬牙憋着……终于完成任务了,放下负担的感觉真好。后来,我打听到,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早餐一般不喝水,不喝牛奶,如果确定时间要很久,还会提前系上尿不湿。他们真不容易。
(4月23日)今天全民做核酸。前面几个还算顺利,到7号服务对象,家里只有奶奶和孙女同住,奶奶电话打不通,总是提示无法接通。通过班主任联系后,得知老人家的手机充不进电了,幸好小朋友还有个手机,终于联系上了,总算松了一口气。可到了第14号服务对象,电话又打不通了,总提示正在通话中。班主任打电话,也是一样。最后,班主任用微信呼叫,才联系上,原来那段时间手机没信号。看来,上门服务也会碰到各色各样的情况。
(4月24日)今天我们小组速度很快,刚10点就完成了服务任务。但今天轮到我们小组送样本了,我们只能在区卫健局等其他组的样本。等人的滋味本来就很难熬,尤其身上还捂着防护衣不能脱。一直等到11:30,才收齐样本。等把样本送到东院返回卫监局,感觉自己脱水很严重,消毒后一口气喝了两瓶矿泉水才缓过劲来。
(4月25日)今天学校又安排我们小组送样本,在上门服务过程中,我尽量采取慢节奏,因为再快也没有意义,反正要等,结果居然不到10点就完成了。捂着防护服坐在树荫下看了几则新闻,11点收齐了样本。同伴说憋得难受,送完样本看到走东院对面绿灯正亮,想抄近路,可进去后大马路没通,发现一条小马路发亮,应该是经常有车走的,开进去,在小区里转了一圈,却是个死胡同,只有打转,害得同伴又多憋了几分钟。真是欲速而不达啊,也诠释了成语轻车熟路,说明开车最好开熟路。
(4月26日)下午,忽然传来噩耗:中央豪庭小区出现核酸阳性!该小区已经被封控!!有两队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正在给该小区所有人重新做核酸!!!我一听,心里一紧,完了!中央豪庭小区离我家太近了,如果他们小区有,我们小区也很危险。要想复学,得再朝后推,何时是个头啊?晚上21:15,峰回路转,同学群通报复核阴性,警报解除。然没见到官方正式通告,仍有点忐忑。
(4月27日)7点钟开车出来,发现街上车辆变多了,城市稍微恢复了生机。后来听领导说邵阳市抗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开始有序复工复学,据说已经开通了几路公交车,双清和大祥还解除了封锁。消息振奋人心,这几天的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尤其是上级措施得力,发现苗头,立即封控,切断传播途径,才使抗疫工作走向胜利。
双清区江湖小学:举办“同心战疫,家教云陪伴”全校家庭教育直播讲座
双清区融媒体中心4月30日讯(通讯员 伍小梅 郑娜娜)4月29日晚上八时到九时三十分,邵阳市双清区江湖小学组织全校家长观看了以《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为主题的线上家庭教育直播课。
为有效开展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营造家校共育和谐的育人环境,发挥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双清区江湖小学特邀请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青少年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卢泽成老师举行本次《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直播讲座。
直播课中,老师讲解了学习的三个分水岭以及家庭教育的几种常见现象。一管就僵,一管孩子,亲子关系开始对抗,亲子关系就僵了。一放就乱,家长一放开孩子,孩子就开始没有自制力,家长开始焦虑。
老师还讲解了孩子的五种内在学习动力以及每种动力如何具体落地的步骤和方法,众多家长反馈,很有收获。
学校负责人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期待着能够建立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整合的“合作型”家校关系,共同探索家校教育的途径和策略,真正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无缝对接,为共促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好特色社会主义一代新秀,共赢学生美好未来而携手并行。
双清区第一实验小学:青年教师宁哲宇——弘扬志愿精神 传递向善力量
双清区融媒体中心5月2日讯(通讯员 苏瑶 宁威)4月18日的夜,对于邵阳是不平凡的一夜,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邵阳市按下了暂停键。第二天早上我收到教育局紧急通知后,立刻出发报道,以志愿者的身份尽我所能为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同时间的赛跑、与病魔的较量中,有白衣战士、科研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等群体的巨大付出,也有无数志愿者的默默奉献,发扬着志愿精神。
作为一名当代教师,面对疫情,我不能养尊处优,肩负起社会赋予的责任,积极参与防疫工作。在此次志愿活动中,让我更加意识到社会劳动者的艰辛,深刻认识到了作为一名社会公民,有义务、有责任去对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敢于面对疫情,面对危险,广大志愿者团结一心、听从指挥、科学服务,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防疫工作中的作用,努力取得疫情防控实效,尽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的志愿社区是在双清区雍翠社区、新华社区,主要是对区域人员扫码,维持核酸检测秩序,提醒检测人员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并适当做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帮助政府推行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每天我们都有要完成的任务,6点起床,步行到志愿服务点,然后开始布置场地,贴安全距离线,拉隔离线,布置医务人员采样点。8点之前需要布置好,然后开始核酸检测,开始的几天我们工作很重,部分百姓不自觉,缺乏安全意识,需要我们志愿者耐心的解释,现在通过不断的社区宣传,百姓们核酸检测更加自觉,秩序也越来越好,全员核酸的检测工作越来越高效,在检测过程中有社区的百姓为我们送来了水果,饮料,会和我们说辛苦了。尽管每天都很累,甚至连吃饭都没有地方坐,但是我们很开心,这次特殊的实践活动让我更加明白了志愿服务的意义,在付出中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在行动中充实了自己。希望大家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共同攻坚克难,打好疫情防卫战。”我也为自己的行动感到满足和骄傲。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志愿者活跃的身影;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他们的及时援助!前方后方,战场一线,志愿者们在忙碌、在奉献,无论是高校师生,还是白衣战士、公安民警、城管队员……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