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清区融媒体中心4月26日讯(通讯员 张邵平)4月18日起,为有效防控疫情,龙须塘小学全体老师闻令而动,一边给停课居家的孩子们布置网课任务,一边集结老师们积极参与志愿者,齐心战疫。“我来!”“我可以的!”“还有我……”20多名老师争先恐后主动请缨,作为党员的我也是其中一员。
今天是4月24日,是抗疫的第五天。清晨5点半,我早早起床,匆忙洗漱完,随着同事一起担任隔离区的核酸样本转运工作。我们先后来到高崇山卫生院和普爱医院隔离点,接过医护人员的隔离箱子,知道这些箱子里装的是“密接”“次密接”人员的核酸样本,心里多少有些余悸。
“注意消杀、用酒精喷雾喷接触箱子的每个地方,然后再用消毒凝胶搓手。”同事一边不厌其烦地叮嘱着我,一边反复用酒精喷雾把全身上下消毒。我们整理好统计单,就向市中心医院的东院出发。来到东院,看到眼前医护人员拿着硕大的消毒枪喷洒每个箱子,医院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84消毒味,我配合医护人员把每个环节做得井然有序,报备之后就是自我消毒,在指定的医护仓内规范地脱下防护服,每个动作都是小心翼翼,防患于未然……
“谁在龙须塘小学附近?那边医护人员已经采好封控区的核酸样本了,要过去转运。”隔离点核酸检测样本转运群里的负责人在群里呼唤着。“4号车已经送了一批样本到达东院,现在就在双坡岭附近,可以马上到龙须塘小学拿样本。”我在群里立马接受任务,因为核酸样本的采集时间很重要,不能停滞过久,而且龙须塘小学是我成长和工作的地方,我的父母也住在那边。
自疫情暴发以来,龙须塘小学宿舍楼完全被封控,我与父母已经有一个多星期没有见面,心里有种强烈的想法,如果能远远地看看父母,我也就心安了。但是,我从路边的医护人员手上接过样本箱子的时候,感觉离父母居住的地方实在是 “很远”,顿时有种失落,有种讲不出来的茫然……心情很复杂,但是工作还是要继续,熟练地把收到的样本箱一一送到东院,又拿着空箱子返回每个采集点。
来到龙须塘小学路口,把箱子送进放置点,“我能用很短的时间看看年迈的父母吗?”我向守卫的社区负责人申请。他们特别理解我说:“去吧,你应该有段时间没见到你父母了吧,你妈妈身体还好吧?”还没听完,我便着急地向家走去,平常只要走2分钟的路,让我感觉怎么那么长,我穿着“大白”的衣服和套鞋奋力往前跑。每个关卡的工作人员看着我飞跑着,都有些焦虑地问我:“怎么了?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吗?”我一边跑一边回答:“没事,没事,我只是想看看住在学校宿舍里的爸爸妈妈!”
来到楼下,我大声喊着爸爸、妈妈,终于妈妈在窗口探出头说:“崽崽,你当志愿者啊,那天打电话给你说了,疫情很严重,我们只有你一个孩子,不要当志愿者啊,你忘记了啊你……”
“妈妈,当志愿者是我这个党员首当其冲要做的事,我身体好,我会照顾好自己,不要担心我,我还想看看爸爸,让爸爸到窗口来!”看到爸爸,我大声喊着他,不善言辞的他说:“你怎么来了,这儿不安全,你怎么穿着防护服来了啊,你到底做什么样的志愿者,危险吗?”不等我说什么,爸爸劈头就是一顿温馨的数落,怪我不听他的话,怪我还是这么固执……我想解释,可是面罩下的我有点激动,怕说错了任何一句话,让爸爸更担心,只是撇开话题说:“爸爸,居家好好隔离,不要忘记多在家里走动走动,家里还缺少什么,告诉我,我尽量办法帮忙解决,给您俩送来,我很好,不用担心我。”回程坐上同事的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爸爸身体一直不好,妈妈年纪也大了,疫情来得突然,而我却不能好好地照顾他们。
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他们都是父母的子女、是丈夫、是妻子、是孩子的爸爸或妈妈……”每每听到这些正能量的话语,我都在想:只要能在这场战疫中与医护人员配合好,和无数 “大白”女儿、“大白”妈妈一样,用自己的志愿行动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繁星的夜空中发出一份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