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邵阳市中心医院救治材料

来源:网络 作者: 编辑:刘恩权 2020-02-08 08:54:32
—分享—

截至2020年2月6日早上8点,邵阳市中心医院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累计共收治确诊病例60人,期中危、重症患者就达10人之多,占总收治人数的16.7%,救治难度在全省范围内都位居前列。

如何完成市委市政府布置的“救治零死亡率”的铁命令,成为邵阳市中心医院全体职工的共同奋斗目标。

按照“集中病例、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全省统一部署,市中心医院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将救治当成头等大事,紧张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

一、集中病例救治。从1月25日开始,全市范围内危、重病人陆续转入我院。因前期救治经验缺乏,部分患者来到市中心医院时已经处于病危、病重状态。单靠感染科的力量已经难以应对。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果断决定,ICU由待命状态转为救治状态,按照既定计划,派遣ICU医护人员进驻感染科重症区域,调配呼吸机、监护仪、床旁快速检验设备等重症设备到位,第一时间进行重症介入。同时,进一步细分病例状况,将危、病例分为危重症和重症两类,ICU团队负责危重症救治,感染科团队负责重症救治,两个团队分工明确,又密切合作,确保对危、重病人的精准施治。

二、集中专家。在病例集中的基础上,医院医务部迅速扩充院内专家团队,将原有专家组的12名成员扩充到18名,分两线应对疫情:对外,负责全市范围内的会诊、排查;对内负责确证病例的救治。最为重要的是,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医务部进一步完善了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确保救治效率和效果。一是将病区专家组分成三组,普通组、重症组、ICU救治组,分别由感染科主任谢湘平、ICU主任凌鹏、ICU副主任简邦浩分别担任组长,由医务部统一调配危重症救治。二是实行每日碰头制度,对所有危重病人逐一讨论,集体调整治疗方案,随时处理病情变化,确保发现问题及时、治疗方案调整及时、治疗措施执行及时。三是及时连线省级专家,通过现场指导、电话询问、微信沟通、远程会诊多条途径,及时向省级专家反馈救治信息,接受救治指导,确保救治方向始终与省级水平同步。

三、集中资源。为确保所有确诊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的救治。市中心医院将所有资源围绕感染楼进行配置,自上而下总动员。组织架构方面,成立领导小组。以书记、院长为组长,业务副院长为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医院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诊疗、感控、检验、培训、宣教、后勤保障、舆情管控7个小组,每个小组由班子成员牵头负责,加强对防控工作的领导,全体班子成员取消休假,处于战时状态。救治方面,成立专家组。以传染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急诊医学科、检验医学科、影像科、院感科、心血管内科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为成员的专家组,对疑难危重病人进行会诊和治疗。人员配置方面,组建救治梯队。由26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5组救治梯队队,根据疫情变化,逐步投入救治体系。物质准备方面,已紧急调配和购置医用防护服1300余套、隔离衣1000件、医用口罩10万余只、N95防护口罩8000余只、外科口罩30000余只、一次性医用帽子4万余个、鞋套3万余双、手套2万余双、红外线成像仪6台、负压救护车、移动DR、PCR扩增仪、核酸提取仪各1台等抗疫医药用品,已共计投入758万元由于购置补充各类救治物资。基础设施方面,将第二住院楼整栋楼作为专门区域用于救治场所,实行严格的医学隔离。改造该楼二层作为发热门诊、医学观察、独立检验检查、独立收费、独立药房区域;三、四、五、六层共计100张(最多153张)床位作为住院救治专门区域,划分疑似病例救治区、确诊病例救治区、抢救区、重症病区,配置了疑似病人抢救室、搭建了ICU,配置了检验室和2台移动X光机,除外CT检查外,不需要移动患者,应对不同程度患者救治需求。全院以第二住院楼为中心,重新制定五大流线,即人员流线、专门检验检查流线、特殊检验检查流向、转科病人流线、医疗废物处理流线、物资供应流线,CT实行专机、专时段检查,确保消毒,有效地避免了交叉感染。确保救治的体系化和规范化。

通过以上措施,进过近2周的救治,我院在危重症救治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部分重症病人已明显好转,危重病人由高峰期的3例,下降至目前的1例,重症病人由高峰期的9例,下降至目前的3例。但救治的任务目前依然艰巨,物质不足、人员紧缺、新发病例的不可预测性都成为摆在市中心医院全体医务人员面前的难题,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