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文章——如诗如画:打造最美最靓“后花园”
■张雪珊
初冬的双清大地,尽是丰收景象:新洲村蔬菜基地里,一筐筐蔬菜被装车送往市区的各大超市、市场;莲荷村的果园内瓜果飘香,花卉苗木基地里,桂香扑鼻,紫薇妖娆……农民的脸上无不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让双清区农民喜悦的不仅仅是农(经济)作物的丰收,还在于该区大力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业兴区,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收获的累累硕果,在于他们正处在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之中。
每天清晨,双清区渡头桥镇新洲村村民姚珍雄就会把自家的蔬菜运往市区销售。用不了几个小时,他所有的菜就会销售一空。靠着种植蔬菜,姚珍雄一年的收入就超过20万元。
在新洲村,不少村民靠种植蔬菜致富。自2010年来,新洲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引导农民参与蔬菜种植。蔬菜产业做大做强,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新洲村先后建立起雪峰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利农业和亿品农业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在市、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龙头企业迅速壮大。目前,三家龙头企业共建蔬菜示范基地1700余亩,搭建大棚2000多座。在企业的带动示范下,新洲村及其周边不少村民也加入蔬菜产业当中,受益于蔬菜产业发展。数据显示,新洲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前的8000余元增加到2017年的21200余元,全村200贫困村民顺利脱贫。
新洲蔬菜产业发展迅猛只是双清区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中的一个缩影。
双清区农村地区涵盖5个乡镇街道,共计20个村(社区),其传统农业以服务城市型农业为主。近年来,双清区委区政府因势利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培育壮大蔬菜、精品水果、花卉苗木和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做精做强新洲蔬菜、朱家林果等优势产业基地,通过打造市民“菜篮子”“果盘子”“花园子”,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同时,该区推进三个“百千万工程”,大力实施“百企千社万户”工程,重点扶持亿品农业、天香生物、雪峰种业等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十三五”以来,双清区各项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截至今年9月,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15万亩,年产6万吨,销售总额2.5亿元,农民来自蔬菜产业收入人均达2200元。全区新建1200余亩精品水果基地。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7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火车站乡莲荷村已发展花卉苗木3000亩、1000多万株,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85元,成为市区规模最大的花卉苗木供应基地和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富裕村。
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到2017年底,双清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7789元。
[编辑:刘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