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且饮春茶

来源: 作者: 编辑:赵绍君 2018-04-03 09:07:14
—分享—

  ■封宇平

  春天不是读书天,那么喝茶吧,茶是适合四季的饮料,尤其是明前新茶,原叶炒制的火气未消,没有时间等它自然凉晒萎凋,冲泡还原度最高,带着新发芽叶的生机和生猛,是植物界的烤乳猪,是茶杯里的烤生蚝,不能空腹饮用,直接考验你的肠胃和神经。用茶尝春,和椿芽蛋,春笋炒肉,念慈花粑粑一样,当季的天然产物,原生态的生机活物,最具有营养价值,最提供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初饮春茶,兴奋得如一个少年,思绪有些发散,居然想比较书和茶的功效和时效。少年时,觉得哪条街有书店,书香一条街;现在,哪个巷子有茶馆,茶香一整巷。中间间隔的时间,是人生四十年!

  青少年时期精力充沛,根本不知道茶的滋味,有大把的时光,有很多的空闲,口袋里也没有几个钱,常去的地方只有书店。于是就喜欢穿街走巷,有时的理由很荒诞,比如哪条路线遇到打架用来撤退更方便?就算到同样的目的地,也要不走寻常路,要在曲折的巷子里找出新的路线。

  时光能改变人,现在不再步行去书店了,很多书从网上买,期刊也只剩下一种《读书》。家以外的地方,最多去茶馆坐一坐。感觉是开在爱莲巷的竹里茶馆,诱惑我重新走进过去熟悉的小巷,走进小巷,首先会想起儿时在小巷里砖墙上的粉笔画,小巷和同学的追追打打,海阔天空的吹牛,还会想起被大姐姐抓住的顽皮时刻。所以说不清是茶的诱惑,还是小巷的隐秘,城市拆迁,古城不古,无数小巷已经永远消失,总需要一些遗迹,供人凭吊。

  城市里,大街的高楼大厦是美丽的封面,背后的小巷才是百姓真实的生活空间。阅读时如饥似渴是对知识的渴求,饮茶不是为了简单的解渴。在竹里,有小院子,有坐在老巷子里的感觉。过去匆匆的脚步,都是消逝的青春。在未老之时,总得找到从容的感觉。总会变得面目全非的街巷,能提供一处歇息、会友、与人谈话的空间,还能让人觉得舒适,亲切,这是茶的魅力,也是茶馆主人的人格魅力。

  老舍《茶馆》之所以成为中国话剧的经典,就是因为保存了各个历史时期,遗老遗少们,摩登人物们的鲜活话语,人的命运,时代的风雨,甚至茶馆本身的兴衰,都有年代的印痕,有心灵的烙印。你可以记不住人物的名字,但那熟捻的一举一动,那饱经岁月的神态,开口讲话的腔调,甚至背景柱子上的字条“莫谈国是”也能让人心头一动。茶馆是不同时代、不同事件、不同人物偶然汇集的舞台。一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各人饮茶,品咂出的滋味也是不同。要像老舍一样,再把今天的茶馆写一部出来,谁能说不是一部好话剧呢?

  有时深感,面对岁月和往事,不都是想写都能写下来的。人的不同阶段,需求和感受截然不同,之所以还想起童年的淘气,青年的莽撞,是因为没有多少曲折离奇,多么波澜壮阔,如何惊险刺激,也只有路遥用毕生精力写了一部《平凡的人生》。相对而言,你选择的茶,比一本书要浅得多,轻得多。茶比很多事件、遭遇、邂逅,更容易拿得起,放得下,而且要时时空杯,才好续水。没有浓墨重彩,茶汽淡若浮云,遇到一杯好茶,比遇到一本好书也容易得多。面对一杯茶,你对生活和命运的很多不甘心,都会微妙地苦尽甘来。很多的愤恨,很多的不原谅,很多的辛酸,到了茶这里,就都在茶里,你喝吧!酒越喝越糊涂,人其实难得真正糊涂,茶越喝越心里明白,人又何必真正明白?

  其实书和茶怎么比呢?书在书柜里可以伴随人生,茶在杯里,是极其短暂的瞬间。书可以常常翻阅,茶只有这一刹那,书是阶梯,茶就是闪电,纸本是物料,茶水是化学。所以,书多疑义惹争辩,白纸黑字也能颠倒真伪,茶是会心一笑得禅机,喝下什么就是什么。人们可以读同一本书,不会喝同一杯茶。书可以借阅传播,茶就是你的私密。你可以夹着一本书行走,却不会端着茶四处闲逛。书如并行的车辆,茶却融合成为了你自己。可能会遗失一本书,却不会弄丢一杯茶吧。都是因缘,或许长久,或许须臾。

  小姐姐一直要我写大姐姐一生的故事,她说会是一本很好的书,我也许会写,一直也在腹稿,现在,且饮春茶。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湖南邵阳石油分公司)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