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晓浩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所有生肖动物中,她体型较大,呼风唤雨,动静有致,洒脱不羁。能祈求福祉,可驱妖除魔,是人们追求美好的象征。龙从云,驭风行,翻腾云海,风云际会,有龙出现的地方,必定兴旺发达,一派繁荣景象。
在咱们崀山也有一条龙,在哪?就在核心景区石田。多年前,我在石田采风时,曾醉心于一首当地民谣:千里来龙到石田,一对蜡烛照青天。何人葬得此冢地,世世代代中状元。那是我第一次知晓了龙与石田的机巧因缘,龙与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小村落的某种关系。
民谣中所指的龙穴地,我不知在石田何处?但民谣中所说的状元郎,石田还真出了一个。他就是晚清重臣——曾任两广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的刘坤一,他是继曾国藩之后,与李鸿章、张之洞并驾齐驱的重要人物,极大地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刘坤一出生于1830年1月,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娃。他自幼聪明伶俐,饱读诗书,思想很有见地,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是那个时代的青年才俊。太平天国起事时,倚仗人多势众,气焰冲天,部众从广西首义后闯入湖南,攻州掠县,势如破竹。太平军虽然得一时之先,但刘坤一认为他们并非正道,气数不会长久。他看准时势,投笔从戎,加入湘军序列,参加了清兵剿灭太平军的大小战斗,直到平定叛乱,被朝廷重用。后与张之洞一道推行洋务运动,使清末出现令人欣喜的中兴之象。
刘坤一晚年因守母孝,曾寓居老家多年。这段时间,他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是主持编修了《新宁县志》;二是修造了刘氏宗祠。后者就是我们在石田村看到的那一组气势恢弘、具有湘西南特色的建筑群。刘氏宗祠在建造之初,是很讲究风水学的。它背倚丹霞石山作为天然屏障,右边是林家寨的幽魂谷,左边不远处就是著名的骆驼峰、蜡烛峰。那只形肖毕现的单峰骆驼,正跋涉在青山绿水间;拔地高耸的一对蜡烛峰,照天燃烧;一条小溪从远天远地的深山里流来,带着地心的力量,一路欢歌,奔涌注入夫夷江。石田旷野的前面,那一列长长的山岭,好像一条巨龙就卧伏在此,拱卫、环护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村落。时间的风雨过去一百多年后,刘氏宗祠像一位阅尽沧桑的老人注视着尘世的兴衰更迭。
阳春三月,我走入崀山,来到石田,参加崀山首届花海旅游节暨油菜花赏花季的启动仪式,地点就在刘氏宗祠前的稻草人主题公园。乍入此地,不由得一阵惊喜,但见连垅连片的油菜花,在错落有致的丹霞峰林衬托下,像丹青手着意挥洒的水墨画,格外地富有诗意。阳光下,油菜花是奔放的。南风吹过,涌起一股又一股金色的波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过来一波又一波亮光。油菜花田里,清新、自由、沁人心脾的香味与热烈、灿烂、无以言表的色彩调和成了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焰,吸引着远远近近的游客奔向她,忘情地与她近距离地亲近。在灿烂的油菜花田中,每个游人似乎都成了一个逐光的少年,狂热地向前,快乐地奔去,奔去……春天的田野,是油菜花的王国,江南山水间,不乏油菜花的靓丽身姿,惟有石田油菜花是那样的色彩明快,婀娜多姿,仪态万千。灵动的山水,如画的景色,深厚的人文,神奇的传说,这是对那首民谣的最好注解。
我们正在尽情欣赏时,猛听得威风大鼓骤然一击,如春雷隆隆响过,密集的鼓点随之响起,听众们不由得心里一阵激灵。鼓声过后,只见两条金黄色的巨龙,在村民的高举下,急速地跑入会场,金灿灿的龙身镶着鳞片,很是抢眼。表演者卖力地舞动长龙,快速地奔跑,敏捷地穿梭,每个动作都是那样细致入微,淋漓尽致。他们的手臂急促地挥舞着,有力地挥舞着,大起大落地挥舞着。金龙一会儿腾挪、跳跃,一会儿摇头、盘旋,它们似乎非常开心,头不断地上下左右地摇摆,尾巴也没闲着,随着节奏微微地摇摆着。那两条长龙在阳光的沐浴下金光闪闪,气势不凡,昂首挺胸,仿佛就要迫不及待地腾飞!
舞起来吧——,舞动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舞起来哟——舞出热情舞出精彩,舞出煌煌盛世的华彩乐章。
今日观龙何处觅,金龙腾飞在石田! (作者系新宁县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