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玉初
年,来得很慢;走得很快,说尽就尽了。
离乡的人。载着浓浓的乡土味和谆谆的亲情,抱着想留还得走的心情,摇起车窗,离开村头。离乡的愁绪正要涌上心头,便堵在了不远的高速路上。也罢,多看几眼故乡,多闻闻乡村上空残留的烟花爆竹味,让泪眼不再模糊……
送孩子远行的父母。将攒了几个月的鸡蛋,年前腌好的腊肉,还有几块“母亲味道”的糍粑等早早地放在轿车的后备厢里。儿行千里母担忧。村口的那一挥手作别,叫儿女慢慢开车,自己转身便是泪人。有一种等待,叫来年再相聚。只是,这样的等待太过漫长、太过遥远。等待虽难,父母依然会含泪微笑——儿女在外安好,家就一切安好。
留守的娃。年,怎么过得这么快?爸爸买的玩具,还没有玩会;妈妈买的零食还没吃完,他们怎么就要离开?不想挥手告别,只想左边牵着爸爸的手,右边拉着妈妈的手。走到村口,那些给他(她)带来无比希冀的小车,变得那样可憎——它载走了爸爸妈妈。一声“爸爸妈妈早点回来”,说哭了在场所有的人。再有不舍,也得作别,留守的娃要学会坚强与等待。
小人物。年尽了,街边的店铺次弟开门,但仍有早餐店没有开张,让吃早餐变成了十分紧张的事。小区边的菜摊也没开门,让过年吃多了油腻的人想买些青菜还不得不去超市……年虽尽,让人突然想起那些平时被忽视的“小人物”群体。农村,因为他们的回家而变得热闹;城市,因为他们的回归才得以运转正常。正是无数的“小人物”顽强地生活着,才让他人可以仰望天空、畅想美好。
年尽了,转动的不只有车轮,还有机关、企业、厂矿,一切的生活在烟花爆竹的沉寂中回到原有的轨迹上来。只不过,这又是一次新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