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玉
我与《双清》结缘,是在前年的秋季。那时天气还挺燥热,我的心境却清凉淡然。带着谋生愿望,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投入到新闻采编工作。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比起之前那般对待工作的热烈执着,加入新闻中心后,我顺应自然,安心而为。如今想来,新闻中心的采编工作带给我的不仅是一份劳动报酬,还有百态人生的见识,和成长之路的感悟,接触的人和事无不感动着我、锤炼着我、指引着我。这里的领导和同仁以文人、教师出身居多,在我的印象里,他们有的清逸儒雅,有的风趣幽默,有的德高望重,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简单清澈。
从不曾想,新闻中心会是一个“圆梦工厂”,逐步实现我儿时的梦想。曾经接触的读物和影视,让我对文人学士、军人警察心生敬仰。从前家住驻市部队附近,和小伙伴路过军营时总要为军姿驻足流连,以至于后来结下了军人情怀。曾经文人的光辉像太阳一样照耀我狭小阴暗的心房,读了他们的作品后,知道作家尚在人世且有通联就会写信倾慕,看到杂志征文就投稿碰碰运气,那时作家、诗人离我的生活好远、好远,正如散发光辉的太阳。想着如果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他们,该有多好!
长大后的现实告诉我,每个人都只能成为自己。梦想落空,很遗憾吗?不,因为我在新闻中心做了记者、编辑。我们参与全面宣传报道,军警政企、工农文教,各行各业,通过各种活动、采访对象,深入实地的了解让我与“偶像”都会有接触:体验军营生活如实报道军人风采宣传双拥政策,携手民警还原事实真相共同维护正义等等。采访后,我就码字组稿,编排校对,与同仁齐心协力,如栽花种树般浇灌出每周一期的《双清》报。同时,新闻中心还要做好双清新闻网、红网双清站、时刻新闻客户端双清频道、双清发布等媒体融合发展工作。在这里,工作忙碌有成就,同事互助有关怀,辛苦着,幸福着。
编辑工作让我与喜欢的文字共情共舞。各路来稿,无论新闻稿还是文艺稿,我都会认真对待,合理取舍。也会尊重作者,回邮联络,交流学习,这让我结识了一些文人、作家、诗人,如刘诚龙、周伟、张雪珊等,他们都是声名远扬的实力作家,与他们说话聊天都是一种提携指点。不知不觉,我似乎也进了文艺圈,和作家诗人的距离不再像太阳一样遥不可及。
有梦就追,不畏苟且。我没有成为“年少时心目中的偶像”,但在《双清》编辑部工作,老天爷用另一种方式成全了我与“偶像”的感情,拉近了现实与梦想的距离。
在新闻中心的每一天,我的心是感恩的,是圆满的。随着全媒体向前发展,今年9月,我们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双清发布”,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育呵护,“双清发布”如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新生儿,正茁壮成长。在此,衷心为新闻中心祈福,祝您培育出的每个“媒体孩子”都健康茁壮,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作者系双清区新闻中心签约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