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克红
爱迪生小时候生活在美国密歇根州,因为贫困,他只读了三个月的书就失学了,只能由母亲教他认字读书,爱迪生学习非常用功,对于科学更是如痴如醉,才9岁的时候他就读完了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
在他家隔壁有一个小工厂,爱迪生经常借他们的场地学做一些小实验,当然,父亲的地下室更是成了他的专用实验室,只不过一到天黑,他就有很多事情无法做了,因为当时人们虽然已经懂得了用电,但照明上却依旧只有油灯蜡烛。有一天他向工厂里的一个名叫约翰逊的工程师诉苦,约翰逊打趣地说:“我倒有个办法,两条电线碰撞在一起不是会产生火花吗?那样就可以用来照明了!”
“是吗?太好了,我去试试!”爱迪生说着就往家里跑,约翰逊听后有些担忧地补充说:“你最好别去试,那是非常危险的,甚至可能会引发火灾。”
“我知道了。”爱迪生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想:既然有这样的好主意,为什么不试试?从那以后,爱迪生就按照约翰逊的“提议”开始了研究,结果在此后的3年时间里,他父亲的地下室被他烧起了6次,幸好都及时扑灭了。“你再到我的地下室来我就打断你的腿!”他的父亲曾这样怒骂他。
12岁时,爱迪生去到外面做童工,他更方便于投入研究了。因为正负两根电线碰撞在一起就会产生极大的热量,所以爱迪生想要寻找一种耐热材料,但几乎所有材料在两条电线碰撞在一起的那一瞬间就热化燃烧了,爱迪生觉得燃烧需要氧气,如果把那个碰撞点放在一个空心的玻璃球里不就能阻止燃烧了吗?可是他没有想到,真空能阻止燃烧,却不能阻止高温熔化。此后多年,他不断地采用铯、镍、铂、铂铱合金等1600多种不同的耐热材料进行实验,直到20年后,也就是1879年10月21日那天,31岁的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钨丝”材料,他用钨丝做的灯泡在实验室里足足点亮了1200小时——世界上的第一个灯泡诞生了!
爱迪生用灯泡点亮了当年的圣诞节之夜,所有纽约市民都在街头观赏到了这一新事物,爱迪生也被人们称为“光明之神”。
就这样,因为约翰逊的一句玩笑话,爱迪生发明了灯泡。1880年初,爱迪生在《华盛顿邮报》上刊发了一篇文章描述自己研究灯泡的始末,他在文章里向当初那个名叫约翰逊的工程师致谢说:“我要感谢他,虽然我在长大以后意识到他当时其实是在和我开玩笑,因为把正负电触碰在一起的做法实在太荒谬了,可当时的我却以为他是认真的,所以我听信了这个荒谬的提议,更意外的是这个荒谬的提议居然使我真的发明出了灯泡用来照明。”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妙,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萌生各种想法,但很多人在萌生某个想法的同时又会把自己的想法完全否定掉,比如“这怎么可能呢”、“这样也行的话别人早就做了”等等,事实上只要有想法就去做,你往往会发现你的想法其实就是一种神奇的创新——荒谬与神奇之间,往往只是一“丝”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