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游十八洞村

来源:邵阳市双清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 编辑:赵绍君 2016-10-27 16:20:17
—分享—

  ■ 李盛甲

  国庆节前两天,应转业在吉首工作的隆老全、胡声占两位老战友的邀请,我与宋贤光、梁连金三人一同来到吉首。隆老全好友告诉我们,吉首有德夯、矮寨大桥等许多名扬天下的景点,我给老领导推荐一个近两年火爆起来,游客点赞的新景区——我的家乡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你们去看看,一定会感兴趣!

  在老战友及他儿女、女婿的陪同下,我们乘了约一个小时盘山公路来到了双龙镇十八洞村,树上的喜雀喳喳叫过不亭,好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里的地理独持,三面是徒俏的绝壁峡谷,唯有连山绕进十八洞村的路不是悬崖峭壁,十八洞村就像绿海中一个奇特美丽的小岛。我们来到村口,进村口的坪地旁树竖着一排木制的宣传栏,栏中有十八洞村今昔对比的宣传资料和数据。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调研,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指示后,两年多来使该村发生了新的巨变,宣传栏的一些数据说明;十八洞村现有225户、939人、分为6个村民小组,这里地处高山峻岭,贫穷过去是出了名的,曾流传着“十八洞村穷山窝,一日两餐稀粥喝。男人40无老婆,好女莫嫁十八洞坡”的民谣。

  2013年11月3日,在省、自治州、县领导的陪同下,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与村民手拉手,促膝谈心、拉家常,同挖穷根,共谋脱贫致富策略,习总书记说“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帮助村民搞明白”。十八洞村因地制宜确定了“长、中、短”产品格局,习总书记并点赞十八洞村山高林密、民风淳朴、风景独持,这里是小张家界啊!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伟大战略决策,在各级党组织、政府及扶贫工作组的扶助下,经过村民们艰苦创业,村民逐步过上了好生活。

  村里架起电线杆,家家用上了放心电,户户通了自来水,石板路、水泥路通到了农户家门口,广播电视户户通,还将原来一条3公里长的进村沙石路,拓宽到6米多的沥青路,大型旅游车可直接进村,维修和改造了村里的竹子小学、排谷美小学,村里开办了8家农家乐。

  经过苗民们艰苦创业,使十八洞村挖掉穷根,村里开展了“1132”工程,发动村民每户至少种上十株冬桃、十颗黄桃、十颗猕猴桃,稻田里养上300条稻花魚,喂山羊、喂猪、喂鸡、养鸭,并将村民制作的腊肉等农产品一并销售。两年多时间村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里的房屋修缮一新,脱贫265人,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长到3580元,增长115%,贫困人口减少215%人,贫困发生率由57.7%,下降到29.5%,村民们生活越来越好,村支书记施金通感激道“习总书记发号令,精准扶贫拨穷根。村民过上好日子,男女老少颂党恩”。

  我们随隆老全战友及他的儿孒隆凯、女儿龙瑜、女婿吴宗华陪我们走进村里,清洁的水泥路直到村民家门口,有的在门口水泥地上晒着稻谷,有的在屋檐架上凉着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棒,屋旁晒着一筛筛红辣椒,大门角堆放着红薯,偏屋上摆着一堆堆金黄色南瓜,好一派果实累累、喜悦丰收的美景,许多村民家大门两边还贴着“习主席握手温暖人心,共产党领导福泽万代”、“红心永远跟党走,幸福世代驻苗乡”汤金红纸书写对联虽有些退色,但苍劲有力发自内心的行书手写对联,体现了苗家儿女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共产党的热爱和忠诚,渴望脱贫致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来到一苗家中堂边,里面神台两边壁上贴着习总书记握着苗农的手笑盈盈谈话巨幅照片跃入眼帘,我们在揣摸照片时,身着苗族服装74岁的龙德成奶奶说;欢迎大家到我们十八洞村参观指导,并得意地指着照片道,习主席与陪同人员来到我家,他一双大手握着我的手问寒问暖,和我拉家常,我感到好光荣!好幸福!当我们提出和她合影时,她满口答应。

  我们走出龙德成奶奶家的中堂门,就听到阿哥、阿妹在高声唱着早已在神州大地广为流行的“不知该怎么称呼您”这首悦耳动听悠扬甜美走红的歌曲,我这个年届古稀的老朽也跟着亨唱起来了,歌声在山谷中回响,我感到格外亲切、动听、甜美、回味无穷,久久难以忘杯!

  (作者地址:邵阳市宝庆东路市人大机关家属区)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