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清区第四届人大举行第二十三次会议

来源: 作者: 编辑:赵绍君 2015-07-01 08:23:07
—分享—

  红网双清站6月27日讯 (通讯员 金真辉) 6月25日,邵阳市双清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3个工作报告。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正县级干部孟增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亚洲、黄小东、高小平、夏红波出席会议。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朱敏,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毛更鑫,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政府办、区档案局、区住建局、区农机局等部门负责人,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相关人员,10名区人大代表,各乡镇人大主席和街道办事处人大联工委主任列席会议。会议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红金主持。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会议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区档案局局长蒋利群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贯彻实施情况和档案工作情况汇报。

  报告指出,从2006年开始,我区把档案事业发展列入全区“十一五”规划,纳入全区绩效文明考核范畴,通过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操作性极强的档案规范化管理约束机制,我区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近几年来我区把高崇山镇谢姜村作为村级档案室示范点,并在全区以点带面,全面启动新农村建档工作。以6·9国际档案日宣传为契机,加强家庭建档知识的宣传,开展编制家庭档案的咨询,完成家庭建档300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成功创建省二级标准档案室,同时指导区直5个单位达到省一级档案室标准,14个单位达到省二级档案室标准,新增玉清宫特急档案资料及声像档案75件(盘)。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共接待了档案资料利用者886余人次,调阅档案1000余卷(册、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数10起,挽回经济损失数万元。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区住建局局长付绍斌作了双清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汇报。

  报告指出,2012年以来,我区把小街小巷道路改造作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的大事来抓,以“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为总目标,组织力量全面推进小街小巷的路面硬化、下水道改造、灯化亮化、绿化及环卫设施的添置。2012至2013年共完成142条小街小巷提质改造任务,2014年又对田江路、得丰路、双塘路(顾家山路)、迴栏街路等4条小街小巷道路实施改造,将城区小街小巷“肠梗阻”全部打通。累计投资约9700余万元,建设车行道36.5万平方米、人行道12.5万平方米,铺装排水管道4.09万平方米,栽种苗木600余株。积极参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现全区城区人均公园绿地7.86平方米,绿地率30.15%,绿化覆盖率34.4%,成功通过了省创园专家组检查组验收。认真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自2007年至2014年底,全区发放向8214户享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对象户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800余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0户,其中五保户23户、低保户160户、贫困残疾人41户、其他贫困户163户、因灾倒房户60户,共发放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60万元,取消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户10户。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区农机局局长姚遥作了《双清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汇报》。

  报告指出,自2004年实行农机补贴以来,全区共补贴机具8192台,补贴资金850万元,拉动相应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大力地促进了我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农机具推广“一条龙”服务。我区与市农机研究所长期合作建立了农机“宣传、培训、操作、售后”一条龙服务农机户的工作机制,吉峰农机公司落户我区专门负责对推广的农机具进行跟踪培训。打造了高崇山镇戴金村农机推广示范基地。在戴金村建立了农机推广示范基地,培植了赵芳为首的农机种植大户,与市农机局在戴金村进行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示范演示。打造了“大棚蔬菜”亮点,支持农林牧副渔发展。在全区推广了大棚钢架、耕整机、开垄机、滴灌设备、小水泵抗大旱,玉米脱粒机进村进户,猪围栏促养猪,增氧泵、清淤机促养鱼等等,促进了全区副业的发展。

  [编辑:赵绍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