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珊 王小平
初冬时节,在火车站乡莲荷苗圃基地,以张老培带队的20来人,双手挥舞着大剪,“咔咔咔”将一株株桎木修剪整齐。
湖南紫薇投资集团莲荷苗圃基地是该集团投资1000多万元在火车站乡莲荷村建立的大型苗圃基地,基地占地面积近4000亩,培植了紫薇、银杏、红豆杉等40余个品种近4000万株苗木。基地建成后,市、区领导多次到现场进行考察和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副省长盛茂林到莲荷村考察新农村建设时称赞莲荷苗圃基地是该村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同时称赞苗圃基地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还促进了该村的苗木产业化,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基地让村里变了样
在满目苍翠的莲荷村,村民不会忘记这几年紫薇产业带来的发展之变。10年前,1000多村民靠着数千亩森林和土地,靠山吃山,以传统水稻生产为支柱,经济不富裕。该村几次调整发展方向,最后都难以为继,不能长久支撑经济发展。最后,在建民集团的带领下,该村发展起紫薇等花卉苗木产业,调动了群众种植热情,从此走上了一条发展绿色产业的康庄大道。
莲荷村是我区一个较偏僻的山村。紫薇集团苗圃基地建成之前,由于青壮年劳动力长年外出打工,导致大部分耕地荒芜。该苗圃基地建成后,荒芜的土地重新披上了绿装,同时促进了莲荷村的发展。
解决了土地荒芜的问题。苗圃基地建成后,莲荷村所有荒芜的土地都种上了苗木,同时农民还可以收到每亩280元的租金。不仅提高了莲荷村的知名度,苗圃基地因珍贵树种多,还成为该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解决了农民的就业。过去,该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远千里到沿海去打工,现在该集团就地安排了近200名农民在基地及建民园艺公司就业,在家门口就可以拿到每月1500至2000元工资。
促进了该村苗木产业化的发展。该集团大型苗圃基地建成后,知名度提高了,前来购买苗木的人也越来越多,广大村民看到了种植苗木的经济价值,不仅原来荒芜的土地都种上了苗木,而且村民还在外面租了200多亩土地种植苗木,现在全村家家户户种苗木。记得基地刚建立的时候,山里的树苗子都卖不起价钱。现在可不一样了,一棵大点的苗子能卖好几百元呢。”村党支书李义军高兴地说。
据统计,仅苗木花卉一项就为村民年人均增收800元。
苗圃基地的样本意义
紫薇集团莲荷苗圃基地建成后,莲荷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接着,乡村水泥公路也拉通了,村民饮上了自来水,莲荷村的投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招商引资的步伐也加快了。今年,宝庆生态度假山庄、草皮基地、敬老院等项目相继落户莲荷。莲荷村正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道上大步前进。楼高了,路宽了,手里的票子多了,人气也旺了。”村民朱双喜喜形于色。
其次,苗圃基地科研和新品种的开发得到加强。为了开展紫薇育种、栽培、嫁接、造型等方面的创新和研究,进一步做大做强紫薇产业,该集团筹建了湖南紫薇研究所,并聘请全国著名育种栽培专家、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博导侯伯鑫担任紫薇研究所所长,湖南省花卉协会教授级高级园林工程师黎玉才担任顾问,邵阳学院教授段林东、副教授王业社、陈立德等多名园林园艺专家为研究所成员。经过专家们的深入研究与探讨,截至去年8月6日,该基地发现了26个紫薇新品种。侯伯鑫教授称下一步将建立无性系测定群体,开展紫薇品种特性调查,观察其遗传稳定性,最后正式命名,届时将向国家林业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进行新品种的登陆。
再次,莲荷苗圃基地建设,真正实现了多赢: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城乡增绿。紫薇集团现在拥有的苗圃基地成了一个绿色银行,基地4000多万株苗木及园艺精品价值年均以10%的速度增长。今年苗圃基地为全市城乡提供了大批苗木,因此而扩绿300多亩。
莲荷村的转型发展,只是紫薇产业低碳环保发展理念和地方经济发展结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紫薇集团启动大坡岭荒山造林项目,把昔日的荒山变成了“中国紫薇第一园”;与贵州省独山县签订合同,建设紫薇主题公园,面积达2.2万亩。附近的贵定县、都匀市也纷纷前来考察,并基本达成投资协议。按照“立足邵阳树品牌,面向全国开连锁”的发展战略,紫薇投资集团规划用6至8年,在全国建设100家集紫薇育苗造型、文化休闲旅游、酒店商务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庞大紫薇开发集团体系,极致发挥紫薇产业作为“环境友好型两型产业”的优势,让低碳绿色发展理念走向各地,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