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忆表兄刘玉振黄埔抗战生涯

来源: 作者: 编辑:赵绍君 2013-11-06 12:21:45
—分享—

  红网双清站11月6日讯 通讯员 李连荣

  我是一名黄埔亲戚、民革党员,双清区政协常委,全国祖统先进个人,我常常惦念着黄埔老人及抗战老兵,日日牵挂着祖国统一大业,当我回忆起表兄刘玉振老人的黄埔生涯及他亲身经历松山抗日战役时,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2008年6月,表兄90大寿,我们全家人去了面铺乡苏家村表兄家,表兄见到我们非常高兴,无话不说,我和大哥连城与表兄谈了近两个小时,表兄着重谈了他的黄埔生活及抗战经历。

  表兄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中国国民党及黄埔军校是国父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缔造的。黄埔军校在苏联支持下创建的,后来成了世界四大军校之一,它原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因最初建校在广州黄埔岛,故简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在大陆办了二十四期(第二十四期未毕业),共毕业学生25万人,1-5期在广州,6-13期在南京,14-24期在成都。从25期起迁到了台湾,现已办到78期,在台湾毕业的人数约为6万人,还在续办。我和台湾的老同学经常有书信往来,建校于战争年代,成长和发展也于战争年代的黄埔军校,对民族和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两次东征,同友军一起打倒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反动武装和陈炯明、刘震寰、林虎等叛军,北伐打倒了封建割据的军阀,使中国统一,特别是抗日战争国共二次合作,打败了日本侵略军,拯救了国家民族于危亡。

  表兄是1941年考入黄埔军校19期二总队工兵科,编在工兵二队,同年加入了中国国民党,表兄在校学习时,能刻苦学习、遵守校规、认真操练,曾受到校长蒋委员长的嘉奖,于1944年8月毕业。参加松山战役时,他在第八军荣誉一师工兵连担任少尉排长。当年第八军荣誉一师是1944年10月4日开始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日军松山阵地,当时日军在松山及旁边的滚龙坡等地构筑工事,凭借地形险峻,以火力相互支援优势,妄图形成无懈可击、易守难攻的坚固据点。中国军队曾多次进攻,但伤亡惨重,仍无法奏效。为了迅速占领松山,指挥部命令第七十一军炮兵派出山炮敢死队,潜入敌后,以近距离直接瞄准射击日军的工事,对滚龙坡进行猛烈炮击,彻底摧毁了滚龙坡日军的工事,拼死占领了滚龙坡阵地。但松山敌日军阵地因地势特殊,仍无法接近。为了早日占领松山阵地,指挥部命令第八军工兵营挖掘坑道,直通松山制高点下方,实施强力爆破,对整座山头连同日军阵地予以彻底摧毁。

  当时第八军工兵营和师属工兵连共6个连共计有四五百人都投入了坑道挖掘和实施爆破施工,当时像表兄这种正规军校出身的工兵军官非常少。工兵营营长常承隧在接受任务后,就直接找到表兄说:“玉振,这是技术活儿,由你负责。这里只有你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你搞不了,谁能搞呢?”表兄当年只有24岁,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他就硬着头皮答应了。夜以继日很快鼓捣出一套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使坑战作业能够迅速并安全施工,表兄设计的坑道的入口选定在日军火力的有效射程之外,距山顶约数百公尺的地方。那时挖掘坑道是在不见天日的地下作业,表兄虽可以掌控开挖的方向,但对坑道的终点距离以及标高,因当时缺乏测量器材,深感力不从心,因为终点的距离过近或过远,标高的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最终爆破的威力,甚至是徒劳无功,功亏一篑。所以在工兵执行任务时,不但是小心翼翼,更是提心吊胆,因为其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战役全局。

  当时是战友根据日军堡垒射击口,在松山山体腹部确定了爆破点。在五十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找到堡垒位置,读出其标高。然后用估算法,推算敌工事底下70公分处为堡垒底层;考虑到堡垒可能还有地下室,又再追加1.5米至2米的深度。以此处为爆破点。为了在坑道掘进中,保持方位准确,掌握高低位置,表兄当时与战友使用从美军获得的油液指北针大致以“按方位角行进”的方式掘进。根据地图估算出坑道掘进中的许多数据,最后的实际爆破效果证明估算数据是准确的。

  最难的是坑道掘进中,没有测量仪器来控制坑道的实际挖掘是否精确,但又必须保证挖掘精确。所以他们就采用许多军校里学习过的方法,想出些土办法和采用土测量工具,来保证施工的准确性。挖掘是采用楼梯式水平坑道进行的,在施工中要保证每段坑道水平,但没有测量仪器怎么办?表兄就用一个很大的木制等腰直角三角板,长边放置在地面,直角顶点垂线,看是否与底边垂直,来检查每段坑道挖掘是否水平。我们就用这样许多的“土办法”,在敌军松山肚子里挖了个楼梯式的坑道,直通到松山高地日军的堡垒底下。

  表兄当时与战友在确定坑道的施工方案后,做好掩蔽工作后立即开挖。挖掘是由工兵来挖。由于挖掘时间紧张,吃饭只有在坑道里吃。挖掘时需要照明,就在坑道里点上一盏桐油灯,但灯又不能太多,因为会烧掉洞里的氧气。尽管这样,在最前端挖掘的人员,还是因为供氧不足,而感到呼吸困难。当时人们的大小便就解到挖出的废土里掩埋起来,再随废土装麻袋运出来。在施工期间,表兄基本不敢睡觉,只能歪着打个盹,怕士兵们把洞挖偏了,所以得经常钻进去测量一下。挖掘的士兵人人汗流浃背,但大家没有怨言,都在咬牙坚持,一刻也不停下。

  挖掘工作分两班进行,昼夜施工,每班12小时,换班时,要等坑道里的人员全部退出,另一班人才可进入,一个连排成一条长龙,最前面的弟兄用美式工兵圆铁锹铲下土,把刨出的土装入麻袋,用接力的方式,一个人、一个人地传递,把麻袋废土运出,外面的工兵扛起麻袋后将之堆在一个树林后面,不能让鬼子从高处看见,以免暴露意图。就这样经过两个月夜以继日的艰苦努力,150米坑道终于挖成了。估算已经挖到敌松山据点的正下方,于是开始把约5吨的炸药装入坑道,由表兄负责装置信管,信管装置完,接上电线,再接上从美军借来的发电机,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了,只等一声令下。

  1944年12月20日,中国部队佯攻一阵后全部下撤,只等爆破后的总攻。此时的战场格外平静,第八军工兵营营长常承隧就站在发电机旁,紧张的手都有点颤抖,这时卫立煌、宋希濂等远征军的高级将领悉数到场指挥。随着总攻一声令下,常承隧猛吸两口烟,之后扔掉烟头,迅速按下由发电机改装的起爆器的按钮,立刻听到地动山摇的一声巨响,顿时整个松山山头夹带着泥土及日军的肢体飞向天空,整个战场上的中国士兵欢声雷动。飞天的尘埃尚未落尽,等待冲锋的步兵们跃出战壕,高举战旗一拥而上,迅速占领了松山。后来战场检查结果时发现,日军工事里尸横遍野,统统毙命,这些日军大多没有外伤,都是被爆破震死的。

  松山战役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大大打击了日军的锐气。虽然已经过去了60多年,表兄一直在怀念那些难忘的战斗。

  我的表兄喜欢常看带有抗战题材的电视。有一天,他是流着眼泪看完了电视剧《我的抗战》,剧中的情景让他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战友浴血奋战的身影。再次怀念起在战役中牺牲的战友,回忆起60多年前松山战役那段难忘的经历……他大声的哭了。2012年8月13日,表兄在家中停止了呼吸,安详离世,享年95岁。表兄经历过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老人唯一的希望是国家强大、祖国统一、百姓安居乐业。

  我作为一个黄埔亲属和黄埔后代、民革党员、双清区政协常委,我要很好的向表兄刘玉振先生学习,学习他那种爱国的黄埔精神,我要不懈的努力,为海峡两岸的统一献计出力,积极参政议政。为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梦而努力奋斗。

  [编辑:赵绍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