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创文明城市须提升“四力”

来源: 作者: 编辑:赵绍君 2014-08-19 14:04:30
—分享—

  红网双清站10月24日讯 通讯员 简经炜

  拥有优质宜居、宜业环境,是每一个邵阳人的梦想和愿景。9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推进大会,誓言打好攻坚战,在2014年建成省级文明城市,这是市委、市政府顺应人们的期待和历史发展做出的英明决定,这是筑就宜居宜业梦想的现实途径。浅识认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必须提升“四力”。

  提升亲和力。亲和力是一张名片,城市品位的综合显现。真诚友善的精神风貌,优美宜居的自然环境,给人留下亲切感和留恋感,这是一种力量,一种能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吸引战略投资者,提升发展后劲的力量。亲和力是一种综合气质,从个体来说,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优雅的谈吐和大方的举止等。从整体来说,亲和力既来自人文环境也来自生态环境,既来自市民态度也来自政府形象,既来自文化自觉也来自制度规范。亲和力是内心至诚与外在热忱的和谐统一,让人春风拂面,由衷敬佩。亲和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公民素质,建设生态环境,古老的邵阳将更具吸引力,让人留连忘返,更具发展活力和前景。

  提升包容力。景德镇之所以成为陶瓷之都,与她“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眼瞻世界,心容万物的境界是分不开的。“有容乃大”,只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广泛吸取他人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使自己日积月累,做强做大。心胸褊袒,故步自封,永远走不出那缺乏生机的“三分地”,在狭小的空间里,每天重复着同样的故事,对比他人日新月异的生活,也不免枯燥乏味。包容,是一种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大家耳熟能详的,邵阳人文先辈魏源两百年前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让国人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习西方所长,振兴和发展我们的民族。包容,内涵是丰富的,善于学习先进理念和技术,乐于接纳不同见解和价值。

  提升创新力。创新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拥有创新,如同拥有欣欣向荣的朝阳。邵阳作为相对落后地区,后发赶超的希望,全在创新。创新,并不是全民搞科研,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定势,旧的规律。创新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一切能够带来变化的方法和手段。邵阳的相对落后,固然有许多客观原因,但也不能否定有不少主观因素的束缚,一些沉疴陋习,严重地擦磨着文明进步的车轮,如,屡禁不绝、顽固不化的,在城区内违规办丧事,虽然只是个别,却妨碍着城市品位的提升。我们首先需要转变的是我们的观念,唯有如此,创新才能真正开始。

  提升承载力。文明是物质存在与精神拥有的和谐统一,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湖南省文明城市测评细则》对公共设施、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城市绿化和环境管理规定详细测评内容,这既是省级文明城市的内涵,也是我们必须对照完善的准则。一要完善城市功能,对大街小巷修整到位,优化公共交通,适度超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二要强化日常管理,整治市容市貌,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将马路市场整治到位,更多地应用智能化管理城市。三要加强公共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实现公共服务均化,让每一个生活在邵阳的人,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创建文明城市虽然任重道远,但她像和煦的春风,将吹开更多妍丽的花蕊,让我们的家园更加文明和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编辑:赵绍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