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着是幸福的——记双清人民法院身患癌症坚守岗位的好法官郭平芳

来源: 作者: 编辑:赵绍君 2012-06-02 11:03:50
—分享—

     红网双清站讯 通讯员 贺力平 记者 张雪珊

  走进他的办公室,看到的是一排排陈列有序的档案柜和一摞摞排列整齐的数万份案卷,与他瘦弱的身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位身患癌症的法官叫郭平芳。进入法院工作30多年来,他先后在民事庭、刑事庭、审判监督庭、立案庭、执行局、办公室等岗位工作过,无论在什么职务,无论在什么岗位,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他先后主审或参加审理案件2000多件,无一发生重大改判和恶性群体性事件,受到各级领导和当事人的一致好评。近年以来,他先后12次被评为区、院优秀共产党员及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全区“平安家庭”,2011年被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

  “患了绝症,但不能绝望。活着,就要活出一种精神来!”

  2009年6月,家住高崇山镇的李某为了邻里纠纷找到法院,请郭平芳主持公道。民庭的法官告诉李某,说郭平芳不在民事庭工作了,让他找其他法官办理。李某不依,说:“我以前有个案件也是郭平芳法官承办的,我那时是被告,他判决很公道,我和原告都很服气,我相信他。”后来郭平芳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到高崇山为李某和邻居进行调解沟通。通过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两人达成了调解协议并且当场履行,促进了邻里和谐,当场化解一场纠纷。郭平芳感叹,要还是在民事庭多好啊,可以为群众化解更多的矛盾。

  郭平芳出生于1952年3月,1970年5月入党,1979年从部队转业到邵阳市桥头区法院工作,后因法院建制变化到双清区人民法院工作。1995年任副科级审判员至今,一干就是18年。他说:“干工作不是为了职务,我只要身体挪得动,就得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干好份内工作,不向组织伸手。”

  由于以前在部队工作,郭平芳经常参加一些大的军事演习及高强度的训练,后转业到地方也长期在基层法院工作,因为案多人少,压力大,他日夜加班,身体日渐消瘦,患有风湿、脂肪肝等多种疾病。2005年7月,他主审的一件宅基地纠纷需要到石桥乡的当事人家中勘查现场和调查取证,晕倒在路边,被同事及当地群众急送到医院治疗。检查结果出人意料,他患上了膀胱癌II-IV期,需要手术和放射治疗。

  在住院期间,郭平芳还一直牵挂着手里承办的案件,经常问庭里的其他同事,当事人来办公室找他没有,案件进展怎么样,调解好了没有。院领导劝他好好休息,安心养病,案件让其他法官承办。他却说:“我虽患了绝症,但不能绝望。活着,就要活出一种精神来!”

  郭平芳施行手术后,恢复得不是很好,每天吃药就像是吃饭一样,回到家里休息仅仅一周就要上班。而当时妻子因摔伤了腿卧病在床,又急又气地对他说:“老郭,你没时间照料我也罢了,可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千万不能倒下!”几次执拗不过,院领导考虑到郭平芳的身体状况,就安排他到院档案室工作,同时兼管法院公章。而他心中想得最多的是怎样为群众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多次向领导提要求,请求调到办案一线,但领导考虑他的身体状况没有允许。郭平芳及时地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毫无怨言地服从组织安排,毅然走上这一平凡繁琐的工作岗位。他坚信,只要心中有激情,平凡的岗位同样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活着拼命干,死了无遗憾。珍惜当下的分分秒秒,生命自然会有价值!”

  郭平芳知道自己身患癌症后,不像有些人自暴自弃,他的心态非常平和,而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去。他说:“在患病期间和手术后,组织和领导都非常关心照顾我,人要懂得感恩知足。只要有事做,心情就舒畅,工作着是幸福的。活着拼命干,死了无遗憾,干好工作的每一分每一秒,哪怕就是下一分钟去世,生命也是精彩的。”郭平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郭平芳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后,从不懂到懂,从外行到内行,他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由于患病需不断服药打针,视力模糊,看书写字成了问题,他总是比其他人慢。别人整理一份档案有时只要几分钟、十几分钟,他可能要花上个把小时。但他从没有说过要放弃,从没有叫苦叫累。

  面对全新的工作岗位,郭平芳从理论学起,认真通读了《档案法》、《人民法院档案管理办法》、《人民法院诉讼文书立卷归档办法》、《人民法院诉讼档案保管期限》及有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政策规定和书籍,记录下了5万多字的笔记和心得体会。无论是档案的收集、整理还是档案的编目、保管和统计等,他都从头学起,在工作中摸索,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通过近一年的不断努力,他已经能够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熟练地对法院不同门类、载体和不同保管期限的案卷进行排列、整理,制定科学的分类方法,并能对全院各部门形成的各类诉讼及文书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和归档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2008年,双清区法院进行整体搬迁,为了保证法院数十万案卷、文书档案顺利“搬家”,郭平芳坚持自己亲自清理、亲自打包、亲自押运,一边吃药,一边工作,经常加班加点至深夜。在连续工作两个多月后,档案室顺利完成迁址工作,且没有一本案卷、一份文件遗失。

  2009年初,双清区法院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晋升省一级列入工作的议事日程。由于法院档案类别多、案卷数量大,档案室升级困难重重。在困难面前,郭平芳没有畏难和退缩,对不符合规定的案卷进行纠正,重新抄写、录入、复印、整理。整理档案是个又耗时间又耗精力的工作,当时正值酷夏,档案室里又闷又热,可郭平芳常常在桌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通过他加班加点补录资料,最终在规定时限内按要求完成了任务,顺利通过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晋升省一级的验收。现在,双清法院档案室已成为集文书、诉讼、财务、基建、实物、照片、电子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服务有效的综合档案室。

  “生命有长短,服务无止境。把方便和快乐传给他人,生命就会得到延续!”

  做好档案的收集和管理,目的在于利用。郭平芳为了能使法院的档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工作中既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又注意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在保证档案安全、不泄漏档案秘密的前提下,充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由于法院工作的特殊性,经常有当事人、上级法院和其他部门来查找、调取各类案卷档案。无论是对待当事人,还是外单位查卷人,他都是耐心细致地为他们办理查卷、调卷手续,从没有“甩过脸子、拿过票子”。他说:“我虽然患上癌症,生命长短有不确定因素,但服务是无止境的,把方便和快乐传给他人,这样我的心情也舒畅了,生命也能延续。”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国家对历史上一些冤假错案进行复查、平反、落实最多的一个时期。作为审判机关的法院,所收藏的档案大多是和人民群众的政治生命和财产息息相关的。2011年4月,娄底市新化县法院的两名法官前来档案室,请郭平芳帮忙查找一份1985年的被告人叫刘某贤的刑事判决书,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当时他们提供的被告人名字和住址都不准确,翻阅了所有的登记本没有查找到所要的案卷。但郭平芳没有放弃,他坚信,只要确定是双清法院审判的案件,案卷是不可能丢失的,他仔细想了一下,看是不是行政区域的撤区并乡后登记造成查找不到的。他就按原来的行政区域查找,果然找到了这份重要的材料。原来,刘某贤的名字也是在出狱后改为和母亲姓的,才导致没有及时准确的查找到,新化县法院的两名法官对着郭平芳认真负责不放弃的精神竖起了大拇指。

  郭平芳还兼管法院的公章,为了给大家提供方便,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每天下午下班时,他都要到办公楼各楼道喊一声,有没有加班需要盖章的,如果有他也要陪着加班直到把法院公章放入保险柜为止。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郭平芳接待检察院、公安局、律师、当事人等部门、单位、个人查询案卷1000多人次,调阅、查阅案卷近2000多卷(册),从未出现差错。对法院各庭室查阅档案几乎天天都有,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特别是诉讼案卷,为审判、公安、检察机关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60年的奋斗历程,44年的工作磨砺,33年的法官生涯,但郭平芳至今仍然是一名副科级审判员,有人劝他:“郭老,你是一个身患癌症的人,跟组织反映提点要求,早就可以办理内退的。”他总是笑着回答:“我是党的人,是党的法官,是党组织培养和教育了我,我时刻都要知足感恩,爱岗敬业。只要我还活着,我就要像一个战士一样,站好最后一班岗,直到退休那一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