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应急管理办公室
应急知识是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总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宣传普及应急知识作了明确规定。大力加强对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深入推进应急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有利于提高社会成熟度,有利于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防范风险意识,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应急管理效果。近几年来,我省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应急技能明显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得到提高。但我们必须看到,目前无论是公众的参与程度还是自救互救能力,都还不能适应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作为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努力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任重而道远。
一、宣传普及应急知识能够唤起公众积极参与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当前,公共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是从国际来看,虽然整个全球局势大体保持平稳,但世界并不太平。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际危机从规模、内容、形式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局部战争和冲突依然存在,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伊朗核问题等,看上去都不是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国际金融危机迹象加深,石油资源和水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跨国重大疫情的传播不断出现,难以预料的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和难以控制的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二是从国内来看,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的形势是好的,社会总体保持稳定,但整个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今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导致几万名同胞遇难和失踪。我省是一个突发事件频发的省份,自然灾害特别是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在我省尤为突出,煤矿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三是从当前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来看,公共安全出现新情况、新特点,后果和危害极为严重。全球气候变暖日趋严重,危害显而易见;技术灾害影响日益突出;生物危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某种程度上比传统的危机更为复杂;现代新型的恐怖主义具有全球性特点;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促进各国贸易合作和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导致全球化经济危机连锁反应加剧。面对如此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和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唤起公众参与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的重要途径,就是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只有通过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突发事件的严重后果和巨大的危害性,才能促使全社会增强预防突发事件的责任感。只有通过对预防和应对知识的学习,才能帮助提高人民群众对各种信息的判别能力和对风险的防范能力,从而为应对突发事件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宣传普及应急知识能够为处于突发事件中的公众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首先,忧患意识是应急的内在动力,缺乏危机意识必然导致心理准备不足,一旦危机发生,难以从容应对。由于公众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的缺乏,许多人面对突发事件往往惊惶失措,手忙脚乱,更多的人对潜在的隐患表现出麻木不仁。同时,突发事件不仅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在社会和个人的心理方面也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许多人会常常出现焦虑、恐慌和恐惧心理。这就需要通过及时宣传普及应急知识,来帮助公众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消除不必要的慌乱心理,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其次,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项内容,更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要让大家都认识到,应急管理与人人有关,应急管理人人有责。要争取让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可能会面临一些什么样的危险,遇到危险时应当向什么部门求救,到什么地方避险,应当怎样自救,怎样互救,怎样配合公救。只有宣传普及应急知识,才能使公众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置技能,才能面对突发事件能够避险、减少人身和财产的损害。再次,政府固然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责任主体,但是没有广大公众的参与,应对突发事件工作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战胜突发事件,避免国家和公众的利益遭受损失,必须提高广大公众对应急管理的认识,强化广大公众的防范意识和避险方法,尽可能地动员公众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增强广大公众自救、互救和配合应急救援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也能凝聚人心,在危险发生时,更能够使人民群众同舟共济,万众一心,共同克服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影响。
三、宣传普及应急知识能够让公众有能力监督和配合政府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第一,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主要管理者必然要担负起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要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预测预警、识别控制、应急处置、善后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过程中认真履行职能职责。突发事件的处置是否及时高效,应急管理是否成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是否最大程度的得到保障,已经对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形成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能力和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的认同,直接影响政府的合法性。对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监督,除了通过法律监督外,公众的监督也极为重要。要提高人民群众监督的效果,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要增强人民群众的应急技能。只有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只有人民群众掌握一定的应急知识,才能够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第二,突发事件应对,尤其是应急处置,往往需要政府主导,以提高处置效率,减轻危害,这就需要赋予政府较大的权力。同时需要更多地限制公民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力往往具有两面性,运用不当就会损害公众的合法权益。因此,无论是行政等权力的取得和运作,还是对公民权利的限制,或者增加公民义务,都需要依法而行,按章办事。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人民群众就能够对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违背公共利益的做法提出批评和纠正意见,促进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第三,应急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在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依法运用法律法规,结合运用各种手段,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各项工作。掌握了应急知识的人民群众就能更有效地为政府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帮助和配合,从而使突发事件尽快得到解决。